一次出神的采样

Ecstasy in Peace

艺术家:能尖日

Created by Nhozagri

策展人:朱文琪

Curated by kikizhu

2024.6.22-7.21

北京朝阳区酒仙桥2号798艺术区中一街协力空间

Double Double Gallery Middle 1 st St.798 Art District,Chaoyang,Beijing

 

 

協力空间将于2024年6月22日至7月21日呈现能尖日个展“一次出神的采样”。

此次展览将展出艺术家于近年创作的一组全新的绘画及装置作品。在延续了其从业以来为人所熟知的极具想象力、亲和力和辨识度的风格之余,更着重展现了能尖日近年来受宇宙学、神秘学等影响而形成的新的绘画观念,以及在艺术表现手法上的进一步成熟。

不妨从几个层次来理解此次展览的标题。一次出神,首先直接来自能尖日构思作品《调音》的经历:在一次冥想中,喷泉的样态于艺术家的脑海中自然浮现。这也进一步指向能尖日一贯的创作方式:画面总是直接出现,而非反复构想和精确谋划的结果。至于那个让画面出现的动因,观者可以理解成作为集体潜意识的“文化基因”在艺术家的心理和认知层面形成的烙印,也可以认为是某些自然能量通过灵性体验所产生的化学反应,这些都可以是理解能尖日创作的途径,但非必要条件。重要的是,在已然见识到了或许过多的阐释与辩白的当下,能尖日以赤子的状态为艺术重新赋魅,强调着艺术之力不经转译而作用于身体感官的直接性,并提示着我们回望艺术诞生的朴素源头,即个体对某些超越肉身之存在的认知与体悟的表达欲望。

“采样”这一通常被用于形容数字信息提取方式的词汇,引发着有关频率、选择、转化等概念的联想。也许乍看之下,人们并不容易将这些冰冷的词汇与能尖日所创造的可爱、梦幻的世界以及生活于其间的奇妙生物联系起来。但这也是她的创作与一般意义上优先强调视觉愉悦的“萌文化”所不一样的地方。事实上,能尖日的创作无不与信息及其加工方式有关,比如,如何对信息进行甄别、筛选和转译。正如四维空间内的存在物虽无法被身处三维世界的我们所面见,但它可于数理层面成立,亦可于三维世界展现一段关乎时间的投影,能尖日致力于在作品中展现的,也是近乎此种原理的尝试。她将自身视为灵感信息的接收者,感兴趣于打通在一般认知中无关之物的联系、将抽象的观念实体化,并在看似张扬的风格之下保持着不易察觉的克制。这让她的作品内部充满张力和不被束缚的生命力。

此次展览中的主要绘画作品尺幅相当,这一形式源于艺术家意欲建立一套图像卡牌的构想。无论在神秘学仪式还是游戏中,卡牌的功用都是作为信息的媒介,而在此次展览中,信息亦非从作品流向观众的单向传播,观者对画面信息的辨认解读才让信息的流转形成闭环。

一次出神的采样,还指向一种局部和整体、瞬间与永恒之间的关系。采样所呈现的片段,是为了让无法全然在场的整体可被想象。此次展览意图呈现能尖日精彩的创作世界的一隅,诚邀您“打开触角”,赴身一游。

° 𖥧𖡆𖦥⠱ꎺ⠜° 𖥧𖡆𖦥⠱ꎺ⠜° 𖥧𖡆𖦥⠱ꎺ⠜

 

原生艺术

史前壁画让我们得以窥见人类艺术的童年,而在个体身上,创作的源头问题同样重要。对于能尖日来说,创作与她感知世界的方式以及灵性体验密切相关,她将自身视为灵感信息的接收者,画面总是直接出现在其脑海中。这种更倚赖直觉的创作方式、辨识度很高的个人风格、以及相对艺术系统而言更为自足的存在位置,都让笔者从能尖日身上找到了与“原生艺术”共通之处。

这样的类比当然是有风险的(尤其对塑造艺术家的市场形象来说),首先从身份背景上来说,毕业于美术学院的能尖日并非“原生艺术家”,此类比可能会被误读为对艺术家所受教育、甚至其作品中知识含量的质疑与贬损。然而,本文在此想要强调的正是通常的艺术系统话语之外的另一种朴素价值:只有通过创作才能抒发的强烈表达欲,以及存在于创作者、作品、观者之间的感性连接。从这个角度来讲,能尖日所显现的创作状态不仅是天性使然,亦有勇气所在。而近年来神秘主义在艺术界乃至社会层面所受到的更多关注和讨论,也佐证了能尖日与时代思潮的某种不谋而合。

 

能尖日对神秘主义的态度是开放的,或者说,无论是通灵占卜还是心理学,抑或宇宙学等诸多学科,它们都是艺术家用以理解世界的工具。因此可以说,此次展览有一些神秘色彩,但无论你对“神秘”的理解为何,它都表示接纳。

在展览现场,我们用光的设计来呼应神秘。来自头顶上方的自然光定义了白天,现代实用光线的设置几乎都是对日光的模仿,我们对规则与秩序的理解也与日光自上而下的照射效果有关。而在此次展览中,较暗的室内光线和一盏明亮的、低悬的灯则试图制造另一种不常见的光影环境,它引发有关前现代文明时期夜晚的联想:围坐于篝火旁,或置身巫术现场。它暗示了一种近距离的参与,如艺术家能尖日所言:此次展览是一场“密切的谈话”

 

信息与解读

此次展览中的主要绘画作品尺幅相当,这一形式源于艺术家意欲建立一套“神谕卡”(Oracle  Card)的构想。作为一种心灵启示工具,神谕卡没有固定的牌数和结构,对卡牌的创作者和使用者来说都更为灵活自由。当创作卡牌的意识融入艺术家最新绘画作品的创作中,作品画面内容不再只是艺术家个人化的、美学性的表达,而是有着非常具体的意义指向。也因此,信息不再是从作品、作者向观者的单向流动,观者对画面信息的辨认和解读、画面信息在观者心理层面可能产生的微妙作用,都成为了能尖日创作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作品独特的魅力之一。

“可爱”

“可爱”大概是众多观者对能尖日的作品评价中最常见的一种。尽管这一在口语中被泛滥化使用的词汇指涉含混,通常来自大众观者而非专业艺术评论者。然而,能尖日从不拒绝这样的评价。或许我们仍能从亲密性的角度来理解可爱一词。

能尖日的作品既有极具辨识度的个人风格,也处处流露出来自流行文化或青年亚文化的影响,比如以动物和仙子为主角的童话故事、多用荧光色和发光元素的卡通动画……这些被80后至00后世代所熟悉的文化内容和美学风格,被能尖日称为一种“美学基因”,而受这些美学基因所产生的创作也在多种心理层面响应着青年观者的渴望与诉求。

能尖日,《母星》,2024

布面丙烯,树脂,油,色粉,木,33 x 44cm

 

膜与透明

展览作品之一《介于茶杯和甜甜圈的临界状态》的基本形态是一个实心球与圆圈的结合,其命名来源是基础拓扑理论中常用的一个例子:用茶杯把手和甜甜圈的形态异同来解释何为“同胚”。

在展此次作品中,类似的形态反复出现,成为某种贯穿性的符号。对艺术家来说,它一方面源自对肢体和动作的联想,从另一方面来说,它也可能是艺术家潜意识中对拓扑学等多元学科的兴趣的投射。

能尖日,《脊柱是宇宙的中心》,2024

布面丙烯,树脂,油,色粉,木,33 x 44cm

 

相类似地,展览中多次使用到的半透明膜、呈现为有机形态的树脂造型,也与艺术家对多维空间理论的兴趣之间存在某种有趣的关联。

能尖日在展览墙面上喷绘的拓扑形象

 

降临与超越

能尖日,《调音》,2024

布面丙烯,色粉,树脂,油,110 x 120cm

 

对可能存在的更为宏大的存在的着迷以及对精神世界的关注,让能尖日的创作又呈现出陌生化的样貌。如艺术家所言,她想要创造出“仿佛第一次降临到这个星球上的作品”,笔者从中解读出的是超然、天真、独立,还有一种不具侵略性的创作野心。无论是作为艺术家还是生活中的人,能尖日都呈现出了一种自然而良好的存在状态。她的作品也可能会为驻足于前的观者带来如何在当代生活中自处的启示。

 

文 / 朱文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