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3 月 9 日至 5 月 18 日,艾尔福特美术馆将举办《可爱的逃亡》展览: 移情、赋权、敏感。开幕式将于 2025 年 3 月 8 日下午 6 点举行。
♡ CUTE ♡
2025 年 3 月 9 日上午 11:00 – 2025 年 5 月 18 日下午 6:00
可爱大逃亡: 移情、赋权、敏感
♡ 关于展览 ♡
柔和的色彩、俏皮的图案、超大的漫画眼睛和可爱的形象–可爱美学正在席卷当代艺术。然而,“可爱艺术 ”这一普遍现象的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形式柔美的艺术能否带来尖锐的批评?什么时候关怀会变得政治化甚至激进化?逃避现实是一种自我关怀还是一种拒绝?当艺术不再震撼人心,取而代之的是安慰和抚慰时,又会发生什么?
有一点是肯定的: 可爱是没有国界的,它的语言放之四海而皆准。在国际策划的展览 “可爱的逃离 ”中,来自比利时、保加利亚、中国、德国、日本、科威特、卢森堡、奥地利、苏格兰和美国的 20 多位艺术家展示了可爱和关爱的美学如何在当代艺术中牢固确立–服务于广泛的形式、知识和政治目的。
参观者就像《爱丽丝梦游仙境》中跌入兔子洞的爱丽丝一样,在雕塑、装置、视频、绘画和摄影作品的引导下,进入一个充满奇妙生物、迷人色彩和感人瞬间的世界。展览融合了模拟和数字、流行文化和网络文化。在这个世界里,友谊和社区得到了颂扬,幻想和关怀交织在一起,旧玩具被赋予了新的惊人的意义,即使是所谓的庸俗也会引来集体的惊叹。
可爱大逃亡》探索的就是这种多层面的 “新可爱”。艺术家们制定了哪些策略来驾驭对安全和舒适的需求与对社会挑战的批判性反思之间的空间?他们如何应对我们时代的紧迫问题?历史影响和艺术传统有助于为这种美学的发展提供背景。可爱和柔软仅仅与软弱或幼稚联系在一起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它们已成为赋权的有力工具。在追求人与人之间的联系的过程中,同理心和敏感性被重新赋予了力量。
童趣、女性和流行: 唱卡拉 OK 的恐龙、邀请游客躲藏起来的织物和毛皮洞穴、触动我们内心童真的毛绒玩具和玩具。在这个以民主危机、全球变暖和民族主义为标志的时代,对社区和团结的渴望与日俱增。
自 20 世纪以来,前卫主义和冷酷–精英主义和高不可攀–塑造了人们的文化自我认知。情感克制被视为力量的象征,而脆弱和敏感则被视为软弱。可爱艺术》标志着一种范式的转变:走向关怀和责任。The Cute Escape》中的艺术家们揭示了柔软和细腻也可以体现勇气和反抗–创造出一种美学,在抚慰人心的同时,也为关怀和赋权开辟了新的空间。
♡ 参展艺术家 ♡
Neven Allgeier, Jacob Samuel Beck, Mona Broschár, Niclas Castello, Christa Dichgans, Famed, Harry Hachmeister, Hypernormalisa, Zsófia Keresztes, Lena Kuzmich, Rachel Maclean, Tomoko Nagai, Nhozagri, Christiane Peschek, Monira Al Qadiri, Mary-Audrey Ramirez, Ayako Rokkaku, Theresa Rothe, Mark Ryden, Jamie Scholnick, Josefine Schulz, Nina Vandeweghe, Marta Vovk, and others.
♡ 策展人 ♡
Annekathrin Kohout & Philipp Schreiner
♡ 赞助商 ♡
Liebelt Foundation, Hamburg
Sparkasse Mittelthüringen
Sparkassen-Kulturstiftung Hessen-Thüringen
Sparkassenversicherung
♡ 媒体合作伙伴 ♡
Kunstforum International
♡ 文化合作伙伴 ♡
MAG-C
꒰♥︎꒱展览作品꒰♥︎꒱
꒰♥︎꒱展览现场꒰♥︎꒱
可爱艺术究竟是什么?艺术中的可爱是一种避难所,还是对未来的进步憧憬?柔软的形式能否带来尖锐的批评?关怀何时成为政治,甚至激进?移情在艺术和社会中扮演什么角色?逃避现实是一种自我关怀还是一种拒绝?当艺术不再震撼而是抚慰时会发生什么?
伴随着展览,我们的词汇表提供了对《可爱的逃亡》和关怀美学的关键概念和问题的见解和访问–从情感和赋权到逃避现实和卡哇伊。🌸🧸✨
《可爱的逃亡》中的 “情感”: 移情、赋权、敏感
对可爱刺激的自发、生理和情感反应–如本能的 “啊!”–是可爱影响的核心。这种反应往往是不受控制地产生,并在观众和可爱对象之间建立起一种直接的联系。
在文化理论中,情感既受到批评,也受到重视:批评者认为情感是一种操纵手段,因为情感与可预测的反应相关联,因此是可控的–无论是通过广告、消费文化还是社交媒体。人们担心,情感可能会削弱批判距离,引导我们走上情感预设的道路。
另一方面,“情感 ”被认为具有巨大的移情潜力。它们鼓励自发的联系、共鸣和团结。在艺术和流行文化中,“情感 ”往往被有意用来创造动人的瞬间,从而超越社会障碍,促成新形式的交流。
《可爱的逃亡》中的 “移情”: 移情、赋权、敏感
在当代话语中,移情越来越多地被理解为艺术、伦理、社会关系和互动之间的纽带。唐娜-哈拉维对这一观点进行了扩展。她强调,移情不仅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产生,也可以在物种和物体之间产生。“这位哲学家在她的《与麻烦共存》(2016)一书中写道:”我们必须让自己成为亲属,才能感受到彼此的责任。这与 “可爱 ”的概念不谋而合,因为 “可爱 ”能够促成(情感)参与。
哈拉维呼吁我们积极塑造与其他生物的关系,这为我们理解可爱作为移情训练和批判性反思的文化工具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视角。
从根本上说,同理心描述的是一种设身处地为他人或生命着想的能力。从历史上看,这一术语诞生于 19 世纪。通过西奥多-利普斯(Theodor Lipps),这个词进入了美学领域,尤其是在关于艺术品感知的理论中。李普斯将移情理解为一种模仿和投射的过程,使人能够主动体验对象的特质。这些观点深刻地影响了 20 世纪的美学,展示了艺术与情感是如何紧密交织在一起的。
在艺术中,移情既包括对人物和场景的情感共鸣,也包括对情绪和氛围的感知。因此,移情不仅在主体之间,而且在与艺术表象的关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